教研室现有成员12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高级职称占83%(10/12),团队分别毕业于7所不同院校(以最后学历统计)。教研室承担了全校20个专业的《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基础医学概论》、《初级PBL》、《媒介生物学》、《形态学实验四》和选修课《人类新发传染病》十门课程教学任务和研究生及成人继续教育教学任务。每年承担的教学任务约2500学时,其中理论课占60%,实验课占40%(含PBL教学),人均学时约210学时。 教研室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省级教学项目为抓手,学科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建设。教研室依托省级精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一线教师及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科研团队于2015、2016和2019年成功申报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和省级优秀示范教研室,通过教科研团队和教研室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团队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了团队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了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培养造就了多名学术中坚,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等,提升了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整体水平。目前教研室拥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夏惠教授、陈兴智教授、方强教授和杨小迪教授),安徽省特支计划人才1人(方强博士),安徽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方强博士、杨小迪博士),另有多人获校级以上各类荣誉表彰(省级教育工作者、省级教书育人标兵、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党员)。教研室的教师主持承担了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以主持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奖。教研室承担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近5年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及教研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教研室历来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宾州大学、加州大学、Drexel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韩国江原大学等多家海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本学科的影响力。 多年来教研室注重教材建设,近年来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0余部。2017、2018年和2022年教研室主编《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和《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及配套使用的实验教材,2018年教研室成员作为副主编编写了“十三·五”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及《医学寄生虫学》(案例版2); 2015年主编了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寄生虫病学》(第二版)等专著。 教研室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思维开展工作,规范教学程序,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严格制度管理,杜绝任何教学事故的发生。在遵循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补充制订了多项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命题阅卷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同行听课制度》等,坚持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经常性集体备课,认真研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更加注重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教学,突显专业特色。同时坚持相互听课及名师示范教学、教研室主任评课等活动,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系统,有效保障了教学运行,从而使我室的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每年度每学期教研室均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对授课教师采取随机教学测评,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监控,配合督导组和学院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测评,及时发现不足和加以改善。督促教师总结教学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网上授课,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4门,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资料丰富,信息量大,方便了学生课外学习及复习,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促进了主动学习过程的形成。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数字资源库供理论课与实验课使用,并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下数码互动实验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手段和自主学习平台的引入,打造出了全天候无间断的学习新模式,深受学生好评。率先开展了以案例法为先导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提出并构建了“以案例法教学为主体、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科研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率先在校内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率先在校内开展多媒体教学,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让更多同学能走出校园开展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诊疗实践活动。教研室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编制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严格考试纪律,做到集体命题、流水阅卷,认真批改试卷和细致分数核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概念、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并始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机能联系形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并开设了新发感染病,病原生物学进展等选修课程,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更新至2024年4月) |